烧光270亿美元后 元宇宙的新故事仍显乏力
如果有一款产品,可以让你实现,戴上VR设备即可办公,你会为之买单吗?
宣布All in元宇宙一年之后,被视为元宇宙风向标的meta祭出了准备已久的“杀手级硬件”。此前,业内呼声高涨的MR(混合现实)及生产力应用终于在meta的新机上成为现实。
北京时间10月12日凌晨,meta开发者大会如期召开。会上,meta发布了其首款高阶VR头显设备meta Quest Pro。
图片来源:CNET
1499美元的定价表明这不是一款定位于消费市场的产品,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发布会上表示,meta Quest Pro是一款为“专业人士的工作场景”而定制的产品。
这些构想听起来都很美好,但资本市场似乎并未其买单。新机发布后,meta当日股价下滑3.92%,收盘128.54美元。而在去年同期,这家公司的股价为384美元。
除了来自二级市场的压力,meta内部也对元宇宙业务产生了质疑。根据《金融时报》报道,今年9月,meta元宇宙产品组副总裁Vishal Shah在公司备忘录中表示,用户和创作者都抱怨Horizon Worlds的虚拟现实社交体验和迄今为止最接近虚拟世界的东西相比,质量低下,漏洞百出。
今年6月,扎克伯格曾要求meta的部门团队在自家的元宇宙平台Horizon World上进行日常会议,但据《纽约时报》援引公司内部人士的报道,在大多数时间,他们都会因Horizon World的技术故障改用Zoom。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meta Quest Pro恐怕也还未实现扎克伯格关于“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预期。而摆在meta面前的是,自2019年至今公司对RealITy Labs业务部门累计270亿美元的投入。
如此“放血式”的投入,为此前发布的消费级产品Quest 2换来近千万部的出货,但企业级产品和消费级在用户群体需求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次,meta能否在meta Quest Pro上复刻C端的成功?
C端成功能否复制
关于meta Quest Pro最集中的质疑声来自它的定价,1499美元的起售价要远远超过此前发布的Quest 2(起售价299美元,后上调至399美元)。
在发布会结束后的采访中,扎克伯格向《Business Insider》表示,1499美元的定价只是成本价,为的是让更多购买硬件去体验元宇宙。
乍一听,颇有当年老罗“做手机不赚钱,就是交个朋友”的意味。
但扎克伯格此言绝非是在为公司的定价策略挽尊,从硬件配置来看,meta Quest Pro可能真就不赚钱。
在显示方案上,meta Quest Pro采用了时下流行的Pancake 方案,它能使机器的光学堆栈较上代产品缩小40%,进而使机器的体积变小。但价格相对昂贵,目前市场均价在150美元左右,相较于传统的菲涅尔透镜,价格上涨超过150%。
菲涅尔方案与Pancke方案在光学路径上的差异
与此同时,meta引入了搭载Mini LED背光的LCD面板, 这套解决方案过去曾在电视机领域广泛应用,苹果亦曾将其作为高配版iPad的屏幕。显而易见的好处是,Mini LED背光模组能够为显示屏提供“分区调光”,也就是让“亮的区域更加鲜艳,让黑的地方更加纯粹”。
但这套“堪称豪华”的显示方案并没有让这款机器的分辨率获得质的提升,其单眼1800*1920的分辨率与上代产品几乎无异,这对于一款企业级VR而言可能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此前,一位VR行业专家曾向虎嗅表示,当前企业级VR主要的应用场景大多集中在文旅和展会。在这些固定场景下,由于没有空间移动需求,厂商更倾向于使用可以串联PCVR,而他们对设备性能的要求很明确:高分辨率和高视场角,但这些在meta Quest Pro上并不具备。
当然,不能完全以单纯的VR设备标准去评价meta Quest Pro,这款机器最具特色的功能是meta为其配备的MR(混合现实)功能。
不同于VR的纯虚拟数字画面,以及AR的虚拟数字画面+裸眼现实,MR是数字化现实+虚拟数字画面,强调的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通。
根据发布会的信息,meta Quest Pro正面搭载了两枚1280x1024的摄像头,一枚用于彩色透视的4680x3456的RGB摄像头,侧面还搭载了两个用于头部追踪和深度识别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能够帮助用户建立一个立体混合的世界。
在发布会上,扎克伯格设想了如下场景:用户可以透过头显看到面前的物理鼠标和键盘,同时控制三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虚拟显示器。
实际体验恐怕尚无法满足扎克伯格的构想
这听起来十分炫酷,但根据meta官方公布的1-2小时的续航时间,实在不知道这台设备能够胜任哪种工作场景。
也正是因为存在着上述的不足,meta本次在发布会上着重强调了与微软的联姻。按照计划,未来包括Windows 365的全部功能、及用户所有个性化应用程序都可以传输到Quest设备中。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表示,未来将通过其渐进式 Web 应用程序 (PWA) 技术,把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在内的Office应用程序引入 Quest。不过,这些2D应用程序如何适配3D显示Quest Pro,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从2D应用转为3D,可能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
实际上,微软和meta在元宇宙业务中此前存在着竞争关系,早在去年年初,微软就计划为旗下云会议平台“teams”引入3D头像/化身,但能够看出在缺少硬件入口的前提下,微软已经看清无法在单打独斗下去。
而对于meta,说服微软“强强联手”极大地降低了自身开发应用的难度,为VR行业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工具。不得不承认,在拓展内容生态上,meta依然独步天下。
这套打法与当初收购Oculus后何其相似。在推出Quest 2后,meta财大气粗的收购了内容行业内大半头部公司,再通过“放血式”的硬件补贴,去完成用户教育。如今,这套打法几乎是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了B端产品,但想要说服企业用户为其买单,恐怕meta需要付出更多的投入。
meta的外忧内患
今年8月,普华永道曾发布了一份美国元宇宙市场调查报告,在对一千多位科技行业的商业领袖调研后,有67%的高管表示公司对元宇宙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对于看中商业利润的企业来说,兴趣和使用是两码事。
此前,第三方研究机构ABI Research对美国 9 个垂直领域的 455 家美国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仅有4%的受访企业在其业务上配备了VR设备,85%的企业仍持观望态度。
在企业的XR设备采购中,如果设备无法在工作效率上提供显著提高,企业根本不具备购买B端VR产品的理由,而这不是单靠硬件补贴可以解决的问题。
当然,这并非是meta一家公司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全球XR行业采购案中,除了美国国防部这种非盈利性单位外,企业大规模采购的案例寥寥无几。
或许meta Quest Pro的发布会改变这种行业状态,但起码对于现阶段的meta而言,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出货,那么同时维持C端和B端两条产品线的内容拓展可能会使其承受较大的经营压力,这也构成了meta的“内忧”。
这一点在meta近两年的财务状况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公开信息现实,2021年年底,meta的自由现金流还有95.5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共有580.8亿美元。
而到了2022年二季度,其自由现金流已经降至44.5亿美元,总现金价值则跌至405亿美元。
如此夸张的现金流收紧速度让资本市场对其时刻处于风声鹤唳的状态,就像在2021年四季度财报发布后,尽管其营业额增长20%,但因为利润下跌超出华尔街预期,其股价单日下跌23%,在meta开辟B端产品线后,至少从现在的市场反应来看,很难保证这样的情形不会再次重现。
在10月13日的采访中,扎克伯格多次向媒体表示,元宇宙一定是以合作驱动的开放生态系统为基础。
不过,在面向消费端的Quest 2上,扎克伯格似乎并未过多强调元宇宙平台的开源属性……扎克伯格关于开发生态的表态,以及主动拥抱微软的动作,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meta已无力在B端依靠“买买买”去拓展生态。
根据金融时报此前的测算,自2019年扎克伯格确定元宇宙战略转型至今,meta已经在Reality Labs业务部门烧掉了270亿美元,考虑到扎克伯格对元宇宙“数十亿使用者”的定义,meta未来几年在元宇宙业务中付出的成本可能在千亿美元以上。
资源的大幅倾斜让meta的其他业务部门日渐捉襟见肘,尽管旗下三大社交平台——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共计拥有超过20亿活跃用户,但从meta今年二季度的财报来看,公司旗下各平台全生态日活用户同比增长仅为 4%,家族产品的用户增长已经见顶。
更危险的信号则来源于用户参与度的下降。《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份meta内部文件显示,Instagram用户每天累计花费 1760 万小时观看 Instagram Reels 上的短视频,这尚不及 TikTok 用户每天 1.978 亿小时观看时间的十分之一。
如此一来,meta不仅在VR头显这个新兴业务上持续亏损,其主营业务的根基也受到了动摇。
同样在今日,扎克伯格明确表示将在明年发布Oculus Quest 3。虽然它的前代产品至今仍牢牢占据着消费级VR市场的榜首,但当下的meta并不缺少挑战者。
根据第三方分析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截至2022年二季度,meta VR设备全球市场份额达66%,市场优势地位依然明显,但从目前市场格局来看,Pico和DPVR同样以11%和9%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更何况,根据此前业内披露的信息,苹果的首款MR产品也将在明年第二季度发布。未来,留给meta的考验可能会更加严峻。